喜提五项大奖!重庆轨道设计院在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定中交出亮眼答卷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10/11 来源:本站 浏览:次
喜 报
近日,2025年度重庆市与2024年度四川省及中国中铁股份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定结果相继公布,重庆轨道设计院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参与申报的四项轨道交通重点工程全部荣获重要奖项。
重庆市一等
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二期工程
九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全长约7.814km,共设5座车站。本项目首创生态融合设计理念,建成重庆首个高落差阶梯式车站花石沟站,推动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自然生态深度融合;针对暗挖隧道进洞的工程安全问题,自主研发浅埋隧道支护和零覆土暗挖进洞技术,攻克深厚渣土回填区施工难题;创新采用空间结构3D设计技术,构建地下轨道交通—地面道路—市政高架桥的三维立体交通网络,最大化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提升区域交通通行效率;采用梯形轨枕+吸音板+声屏障复合减振降噪技术,实现轨道交通绿色低噪运营。同时在列车360°全天候监测、变电所智能系统首次应用、主变电所集约化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推动项目向智慧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九号线二期项目
重庆市二等
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北延伸段工程
五号线北延段工程是贯穿主城南北的骨干线路五号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8.6km,设7座车站,五号线北延段的建成通车助力重庆轨道运营总里程突破500km。本工程针对深回填土、大纵坡的复杂地质条件,成功突破了山地城市TBM双模盾构设计技术,代表了重庆在该领域的先进技术水平;项目实施“系统性、多层次、强耦合”复合式减振降噪方案,采用梁式预制轨道板实现轻量化,推动轨道交通建造向“高效、环保、标准化”工业化方向转型;作为重庆市首个全面应用BIM技术的轨道交通项目,通过构建全专业三维BIM模型,打破传统二维设计的专业壁垒,实现建筑、结构、机电、轨道等多专业高效协同设计,为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树立标杆。
五号线北延伸段项目
重庆市二等
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兰花路—鲤鱼池段)工程
十号线(兰花路—鲤鱼池段)是十号线一期工程的关键延伸段,已成为连接长江与嘉陵江两岸的城市交通大动脉。线路全长约10公里,共设8座车站,线路横跨长江与嘉陵江,南纪门轨道专用桥在设计施工中均融合“技术创新与生态协调”理念,造型独特,极具山城特色,体现出重庆山地城市跨江交通建设的先进水平;在重点站点建设上,大礼堂站、万寿路站、南坪站等重点站点以“站城一体化”理念为引领,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融合,促进老城区空间重构与品质提升;首座地下车辆基地兰花湖停车场与公园和谐交融,成功打造了用地集约与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新标杆。本工程全线推广智慧车站系统,集成空气质量监测、实时客流采集、智能环控调节等功能,提升运营管理效率与乘客出行体验。站内智慧化设施视觉形象统一、操作界面友好,彰显重庆轨道交通在数字化、绿色化方向的先进实践,为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重要示范。
十号线二期项目
四川省一等 中国中铁股份一等
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一期工程设计
(四网融合下首条双流制市域铁路与城轨跨线运营工程设计)
在 “四网融合” 发展背景下,重庆轨道五号线一期工程作为首条城轨跨线与双流制市域铁路运营工程设计的城市轨道交通标杆项目,亮点显著:其不仅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双流制成套技术,列车可自动完成交直流供电制式转换,填补多项核心技术空白,更实现全国首例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贯通运营,打破传统轨道网格局,推动“人换乘”向“车换线”进阶,大幅提升出行效率;同时,项目在车辆设计上通过改进设计提高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并运用先进科技减小运行噪音,还通过智能化服务升级优化乘客体验,为四网融合下市域铁路与城轨跨线运营提供了关键工程设计与实践范例。
五号线一期项目
此次获奖是行业对重庆轨道设计院在工程勘察设计领域成果水平的充分肯定。下一步,公司将持续强化质量意识,巩固传统业务领域优势,继续深耕轨道交通核心技术突破,不断提升工程勘察设计技术成果质量及服务水平,争创更多优秀作品,坚决扛起轨道交通建设“主力军”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