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热烈祝贺璧铜线开通初期运营 重庆轨道设计院持续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1/2 来源:本站 浏览:

2025年1月2日,重庆轨道设计院参与建设的市郊铁路璧山至铜梁线(以下简称“璧铜线”)顺利开通初期运营!璧铜线将为璧山和铜梁两地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选择,大大缩短了铜梁到璧山的出行时间,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公司作为璧铜线设计单位,助力璧铜线创下了9个“全市第一”的纪录。

1 首条设计时速140公里的轨道线路

璧铜线设计时速达到了140公里,打破了重庆轨道运营线路的最高速度。

2 首次在轨道交通桥梁下部结构建设中采用装配式建造

璧铜线高架桥的桥梁下部结构桥墩、盖梁采用预制吊装,1座墩柱现场施工时间从30天大幅减少至2天,减少现场作业及占用施工场地的时间;轨道交通站台的站台板、护坡骨架等也广泛采用预制装配工艺,是重庆轨道工业化建造示范项目。

3 首次在轨道交通正线车站采用绿建标准

璧铜线9座车站均采用绿色建筑基本级标准设计建设,是重庆轨道交通正线车站首次采用绿色建筑标准的线路。

4 首次实现市郊铁路与城市轨道创新互联互通

璧铜线的信号系统采用基于互联互通统一标准的列车控制系统,待其与城市轨道快线27号线贯通运营时,将实现采用不同厂家信号设备的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互联互通贯通运营,这是继我市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环线”三线实现互联互通后又一创新举措,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向智能化、自动化更高水平拓展升级。

5 首次在市郊铁路中采用“区域耦合排烟”技术

璧铜线不仅拥有全市最长轨道交通穿山隧道—云雾山隧道(全长5.8公里),还在隧道中首次采用“区域耦合排烟”技术。传统轨道交通隧道是在中部设置区间风井,但区间风井的设置存在工程投资高、施工风险大、占地困难、影响环境等诸多工程技术难题。使用“区域耦合排烟”技术,则是区间隧道不设置引出地面的风井,在区间隧道中间设置联络上行和下行隧道的区域耦合排烟系统风机房,确保发生火灾隧道列车乘客的疏散安全。

6 首次采用VIPA快速弹条减振扣件

璧铜线是首次采用VIPA快速弹条减振扣件替代橡胶减振垫浮置板来实现中等减振;极大提升了减振段和非减振段道床部件的通用性,便于后期运营维护。

7 首次在市郊铁路采用InSAR遥感监测技术

InSAR是一种被广泛应用在地表形变监测的雷达遥感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和覆盖率等明显优势,在璧铜线施工过程和后期运营过程中可实时监测地面沉降、滑坡、地震等一系列地质灾害。

8 首次采用信息创新技术构建云平台

以往轨道交通各项设备系统都是单独的系统,比如综合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票务系统等各自运行。而此次采用的信息创新技术构建云平台,则是将大部分设备整合到一个云平台上,可实现统一管理调度,让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9 首次在市郊铁路采用3.3米宽体式城轨快线车型

此前,重庆的市郊铁路列车宽为2.9米;而璧铜线则采用了3.3米宽体式城轨快线车型,设置的横向座位,更适合长途乘坐。

同时,公司负责的璧铜线弱电监理项目,获建设单位通报表扬。


公司以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为璧铜线的实施和开通提供有力支持。接下来,全体人员将铆足干劲,发扬优良作风,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后续工作,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为重庆轨道交通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